山猫体育直播公司官網!
熱線電話:400-079-6575
銷售熱線:0571-85261897
技術咨詢:15005815665
郵箱:1104409850@qq.com
發布時間:2019-03-27 瀏覽次數:671
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管道 卡 壓 環壓 安裝規定
本內容主要針對薄壁不銹鋼管材材料特性加以說明。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管道施工除應符合本規定外,還應符合《建筑給水金屬管道安裝》04S407-2、《建筑給水薄壁不銹鋼管管道工程技術規程》 CECS305: 2011 、《 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 及其它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
一、 一般規定
A、 运用不銹鋼管道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 304 ( 06Cr19Ni10 )不銹鋼管道適用范圍為直飲水、生活飲用冷熱水。其輸送水質應達到國家自來水飲用標準, 氯化物含量<200mg/L(冷水)或<50mg/L(熱水),不允許輸送含有氟、氯、溴、碘化物含量超標的水質。如果使用成分不明的水輸送打壓(污染嚴重的江、河、湖水、地下水、蓄水池存放的自來水),會造成304管材、管件發生腐蝕漏水現象。 當水質超標或對輸送管道有更高要求時,如輸送溫泉水、海水,可以選擇316、316L或更高牌號的不銹鋼制品。
2、不銹鋼管道系統在試壓之前, 先市政管網端內積存雜質和銹水放出 ; 試壓完成后, 須對管道進行連續多次的飽和沖洗——將整個管道注滿水并從主管最低處排放2次以上 ,直到末了流出的余水為澄澈壯,將水注滿管道并保持壓力。這樣可帶走多數雜質,并使電解質溶液維持在較低濃度。注意,排水處應選在主管道的最低處。
3、如選用于工業粉塵較多且空氣潮濕地區,應予表面涂層,有效隔離。
B、 不銹鋼管道組成件和設備的運輸及存放應相符以下規定:
1、管道組成件和設備在運輸、裝卸和搬動時,應避免被污染,不得拋、摔、滾、拖等。
2、管道組成件和設備禁止與油品、腐蝕性物品或有毒物品混合堆放,在工地存放管材管件時要避免與碳鋼接觸,應加絕緣材料隔離
3、管材及設備應水平堆放,堆置高度不宜超過 2.0m 。管件應原箱碼堆,堆高不宜超過 3 層。
4、不銹鋼波紋軟管及其管件應存放在通風良好的庫房或棚內,不得露天存放,應遠離熱源且防止陽關直射。
C、 露天不銹鋼管道應避免安放于防護欄、鋼制花臺等下方區域。不銹鋼管道外表應保持清潔,能顯著提高不銹鋼產品使用壽命。
D、 管道不得攀踏、系安好繩、擱搭手架、用作支撐等。
E、 薄壁不銹鋼管、管件不宜與水泥漿、水泥、砂漿、拌合混凝土直接接觸。防氯化物對管道的腐蝕,可在管外壁套塑料膜或纏繞防腐膠帶保護(氯離子含量不應大于 50 × 10 -6 ),也可選用塑覆薄壁不銹鋼管。
F、 管道安裝間歇或完成后,管子敞口處應及時封堵。
G、 當管道穿墻壁、樓板及嵌墻暗敷時,應联合土建工程預留孔、槽。留孔或開槽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規定:
1、預留孔洞的尺寸宜比管外徑大 50 ~ 100mm ;
2、嵌墻暗管的墻槽深度宜為管道外徑加 20mm ,寬度宜為管道外徑加 40 ~ 50mm ;
3、架空管道管頂上部的凈空不宜小于 100mm 。
H、 薄壁不銹鋼管與閥門、水表、水咀等的連接應选择轉換接頭,嚴禁在薄壁不銹鋼水管上套絲。
I、 防止工程方在清洗內外墻磚時所使用的草酸液濺不銹鋼管道上產生腐蝕。
★ J、 用于清洗飲水管道的次氯酸鈉液體要及時沖洗干凈,不要存放在管道內避免發生腐蝕。 ★ 應及時向工程方了解建筑外墻清洗的準確日期,并向其下達書面注意事項和要求。
K、 不銹鋼管穿越處及方圆,嚴禁搭建池塘、洗滌臺等用水、儲水、出水器具,避免因安裝不到位可能酿成的腐蝕環境;鋁塑復合管禁绝與堿性潮濕物接觸,且應避免布置于堿性潮濕的環境中。
★ F,穿墻套管應符合規范 , 不銹鋼管材與套管內壁應保持一定間隙 ( 約 1CM), 套管內應加絕緣材料 , 禁止不銹鋼與套管接觸 , 嚴禁用水泥將套管封死。
二、 管道敷設
A、 管道穿過地下室或地下構筑物外墻時,應选取嚴格的防水步调。
B、 不銹鋼管道敷設嚴禁軸向扭曲,嚴禁強制改正。
C 、明敷管道,應在土建工程粉飾完畢后進行安裝。安裝前,應相符預留孔洞的地点是否正確。
D、 對明裝管道,其外壁距裝飾墻面的距離:公稱直徑10~ 25mm 時應為 40mm ;公稱直徑 32 ~ 65mm 時應為 50mm 。
E、 薄壁不銹鋼管固定支架間距不宜大于15m,熱水管固定支架間距的確定應根據熱膨脹量、膨脹節允許補償量等確定。固定支架宜設置在變徑、分支、接口及穿越承重墻、樓板的兩側等處。
F、 公稱直徑不大于25mm的管道安裝時,可采用塑料管卡。采用金屬管卡或吊架時,采用其他金屬管卡或吊架時,與管道之間應采用木質或橡膠等絕緣隔墊(隔墊物、塑料管卡中氯離子含量不應大于 50 × 10 -6 )。
G 、薄壁不銹鋼管活動支架間距可參考下表 一 :
表 一 薄壁不銹鋼支架最大支撐間距(m)
公稱直徑 |
DN15 |
DN20 |
DN25 |
DN32 |
DN 40 |
DN 50 |
DN 65 |
DN 80 |
DN 100 |
水平管 |
2.0 |
2.0 |
2.5 |
2.5 |
3.0 |
3.0 |
3.0 |
3.0 |
3.5 |
立管 |
1.8 |
2.0 |
2.5 |
2.5 |
3.0 |
3.0 |
3.0 |
3.0 |
3.5 |
附注:1、環壓管道在距各管件或閥門的 100mm 以內必須拔取管卡固定,是在干管變支管處;
2、卡箍安裝到位后兩半之間連接處間隙應在 0.5 ~ 1.5mm 之間;
3、在距各管件(有卡箍處)≤ 150mm 之間必須安裝支撐;
4、凡立管到橫管彎頭處必須安裝強力支撐;立管底部應設置固定支架措施。
5、管道配水點處、設備接管處、水箱與水池進出口處,要采取固定支架措施。
H、 在給水栓和配水點處應采用金屬管卡或吊架固定;管卡或吊架宜設置在距配件40~ 80mm 處。
I、 室內管道支架及吊架參見國標圖集03S402。
J、 管道穿過樓板時應設置管套,當穿地下室外墻、穿屋面時應采用金屬套管,套管應高出底面、屋面50mm,并采取嚴格的防水措施。
K、 管道暗敷時,應在管道外壁采取防腐步伐,如纏防腐膠帶,或运用覆塑不銹鋼管。
L、 暗敷的管道應距樓板底面、墻面凈距 ≥安裝、檢修尺寸,見下表 二。
表 二 安裝、檢修及維修尺寸(mm)
公稱尺寸 |
DN15 |
DN20 |
DN25 |
DN32 |
DN40 |
DN50 |
DN65 |
DN80 |
DN100 |
安裝尺寸(管壁與四周間距) |
≥ 35 |
≥ 35 |
≥ 45 |
≥ 45 |
≥ 55 |
≥ 55 |
≥ 70 |
≥ 70 |
≥ 80 |
注:安裝時應盡能够考慮操作和維修尺寸。
M、 嵌墻敷設的管徑不宜大于25mm。在管線轉折處,應預留 5 ~ 10mm 凈空以補償管路因熱脹冷縮引起的伸縮變化。
N、 管道應合理配置伸縮補償裝置與支架,以控制管道的伸縮方向或補償。明敷或非埋設隱敷的薄壁不銹鋼管的直線段長度超過15m時,應采取管道軸向的補償措施。當公稱直徑大于 50mm 時,宜設置不銹鋼波形膨脹節,或不銹鋼線性溫度補償器。熱補償值及補償器安裝見附件 4 。
O、 立管和橫支管優先采用管道折角的Z形、門型等連接方式。利用自然補償彌補允許的伸縮量。
P、 明敷建筑給水薄壁不銹鋼管宜采用防結露步伐,熱水薄壁不銹鋼管應保溫,絕熱质料不行使用含可溶性鹵族離子材料。在有雨水侵入處或濕度高的場所要作防水層,應选取不腐蝕的、不會使氯化物滲透到管壁上的材質。絕熱層厚度經計算確定。
Q、 管道和設備保溫、防結露及電伴熱參見國標圖集03S401。
R、 在給水栓和配水點處應采用金屬管卡或支吊架固定,管卡或支吊架宜設置在距管件或附件40~ 80mm 處。
S、 預留孔洞尺寸宜較管外徑大50~ 100mm 。
T、 嵌墻暗管墻尺寸的寬度可為管道外徑加40~ 50mm ,深度為管道外徑加 20mm 。
U、 樓板預埋套管宜伸出板面50mm;套管下端應與樓板底齊平;穿墻套管應與飾面齊平。套管管徑應大于管道 1 ~ 2 號。
V、 管道穿過地下室或地下構筑物外墻時,應預埋防水套管,做好防水步骤。
W、 管道與不銹鋼或黃銅合金材質的水嘴、角閥、球閥、水表、閥門、此外用水設備等附件螺紋連接時,應盡能够采用帶支座的接頭,該支座可與墻體固定,或采用固定支架與墻體固定。
X、 不銹鋼管材或管件與碳鋼構件之間的接觸面,須用>3mm厚橡膠襯墊或木塊箍墊阻斷,防電化學腐蝕。
三、 管道連接
A、 管道系統的配管與連接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按實際圖紙規定的坐標和標高線繪制實測施工圖;
2、按實測施工圖進行配管;
3、制定薄壁不銹鋼管和管件的安裝順序,進行預裝配。
B、 配管應符合下列規定:
1、截管工具宜采用專用的電動切管機或手動斷管器;
2、截管的端面應平整,并垂直于管軸線;
3、截管后,管端的內外毛刺宜采用專用工具去除干凈。
四、 管道試壓
室內給水管道的水壓試驗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注明時,各種材質的給水管道系統試驗壓力均為工作壓力的 1.5 倍 , 但不得小于 0.6MPa 。
檢驗方法: 給水管道系統在試驗壓力下觀測 10min, 壓力降不應大于 0.02MPa, 然后降到工作壓力進行檢查 , 應不滲不漏 ;
給水系統交付使用前必須進行通水試驗并做好記錄。檢驗方法: 觀察和開啟閥門、 水嘴等放水。
生活給水系統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須沖洗和消毒,并經有關部門取樣檢驗 , 符合國家「糊口飲用水標準」 方可使用。檢驗主意 : 檢查有關部門提供的檢測報告。
室內埋給水不銹鋼管道應做防腐處理。 埋地管道防腐層材質和結構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 觀察或局部解剖檢查。